德育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的“德育”至少有这样四条义项,即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德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德育、作为学校一项课程的德育和作为一切教育活动之道德维度的德育。道德既指客观社会伦理,也指主观价值观念,道德研究和德育研究因而也须面对价值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样两类性质不同因而无法兼容于同一逻辑体系之中的问题。[详细]
德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出中国德育事业走自主发展、特色创新的中国式新道路的决心。德育现代化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德育体系自身的现代化以及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等方面,全方位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洪流...[详细]
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不能离开道德。道德既是人工智能理性的整合器、人工智能发展的导引器,也是人工智能犯罪的抑制器。人工智能在让人类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普惠性红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价值迷失、道德秩序紊乱、道德责任消弭、道德自由衰落、道德信任缺失等一系列道德迷思。[详细]
培养学生的道德动机,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道德动机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德福关系”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德福一致历来都是人们伦理生活追求的理想目标,但由于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德”与“福”在实然层面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悖论的存在对道德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详细]
道德觉悟作为沟通自我与道德的桥梁,为道德发展提供根源力量。其具有独特的生成架构,即依托于天赋道德感,以道德感知的内容为加工物料,对其进行理性觉解。通过感知、觉解以及觉悟的联动,达至道德的理想境界。道德觉悟的缺位招致道德教育理念上“知识人”僭越“道德人”...[详细]
认知失调理论和自我一致理论可用于考察校园欺凌嫌疑人自我辩护的心理过程及其与欺凌行为的相互作用,以解释学生对同伴的主观恶意自何而来、好孩子何以会干坏事、人们何以会选择性遗忘自己欺负同伴的往事。学生打闹之类的行为一旦造成伤害,就会引发肇事者认知失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