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探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系统总结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70年办学特色经验,10月26日上午,建构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大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70周年论坛在明德堂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原农业经济系创始人严瑞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会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农业农村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陈锡文,国务院原副秘书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郭玮,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河北省军区原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纪耀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季焜,创业黑马集团创始人牛文文等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54所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员单位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者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校友代表等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朱信凯主持。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庆专题片《七秩芳华谱荣光》。
林尚立代表学校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70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致以祝贺。他表示,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拓者、奠基者、引领者,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与学校建设同心同力,始终坚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坚持扎根大地、服务大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希望学院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嘱托,继续深入思考回答“如何把准正确方向,进一步筑牢理论研究之基”的办学方向之问、“如何育好‘三农’人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之本”的人才培养之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拓宽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之路”的自立自强之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严瑞珍深情回顾了他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相伴同行的故事。他表示,今年是农业经济系成立70周年,也是他执教的第70个年头,作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他见证了学院从孕育、初创、壮大再到如今成长为全国农经学科顶尖院校的全过程,能够成为“农发大家庭”的一员十分荣幸,能够与学院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倍感幸福。70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学院传承红色基因,秉持陕公精神,厚植“三农”情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奋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韩长赋分享了见证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组建、发展、进步的点滴回忆,并代表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向学院致以祝贺。他表示,70年风雨兼程、耕耘不辍,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取得了辉煌的人才培养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并传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当之无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三农”学科的研究中心。202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乡村发展协会签约共建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希望学院和研究院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三农”工作使命任务,继续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发展样本库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等工作,为加快建构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黄季焜代表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表示祝贺。他表示,7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农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成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一流标杆,在兄弟高校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希望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赓续友谊、加深合作、携手共进,与各兄弟院校一道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世界水平的农经学科发展新路,共同谱写农经学科合作新篇章,为国家“三农”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友代表陈锡文结合在校求学经历和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作分享。他表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人大的红色基因、学院的育人理念、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团结奋进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农业经济系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建设发展也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同向同行。当前,农经学科转型创新成为全球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需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希望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发挥学科优势,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农情,积极推动建构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更好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企业校友代表牛文文结合自身创业经历,表达了对母校的感念。他表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培养帮助他深化了对“三农”工作、“三农”问题的认知,激发了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情,养成了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衷心祝愿学院始终保持我国“三农”发展新理论“领头羊”地位,发挥我国“三农”领军人才培养“大本营”作用;希望在校学习的师弟师妹珍惜光阴、脚踏实地,努力成长为有知农爱农情怀、有强农兴农本领的时代新人。
在校教师代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陈敏鹏分享了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从学生成长为青年教师的心路历程。她表示,感谢前辈在她求学路上的悉心指导,感恩学院在她从教路上的鼎力支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将秉承开拓创新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实事求是、继续“用脚做学问”,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强农兴农“大先生”。
朱信凯主持。
在向“在院奉献三十年”教师致谢仪式上,朱信凯宣读“在院奉献三十年”教师名单,新生代表向严瑞珍、程漱兰、曾寅初、孔祥智、唐忠、李江华、张秀华等教师代表献花,向长期以来勤勉耕耘、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诚挚感谢和由衷敬意。
凤阳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代表安徽省小岗村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赠送农村改革纪念物——小岗村大磨盘,感谢学院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代表学院接受纪念物,并向李锦柱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人民大学美育中心主任费佳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唱响《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学院办学70周年送上美好祝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农业经济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高校中最早开展农业经济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院系,是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三农”问题研究学系。70年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稳居国内引领地位,拥有周诚、严瑞珍、张象枢等一批享誉学界的“大先生”,培养了4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及各行各业的最美奋斗者,在农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反贫困理论与实践、乡村建设与治理、农业生态与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史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形成了中国“三农”研究的“人大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