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太湖之滨,高校图书馆东亚文献国际合作第三次工作会议于10月28日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出席并致辞。
会议由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并得到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及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共同支持。来自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馆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图书馆馆长黄贤金主持。
陈云松代表南大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图书馆馆长代表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陈书记表示,东亚文献作为记录和传播东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承载和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还促进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在东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高校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也是教育研究交流和数字化传播的先锋,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国际合作,高校图书馆将继续为东亚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在致辞中指出,他表示,中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学术交流十分重要,需要通过合作交流,为构建东亚文献联盟共同体做出一定的贡献。希望大家在一起继续努力,互相合作,共同推进图书馆事业。
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原馆长洪修平教授,作为2012年高校图书馆东亚文献联盟的创立者,回忆了在任期间创办读书节、图书馆创新论坛、建设并搬迁仙林新馆的许多过往。当时创办东亚联盟论坛,就是希望能够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过去作为馆长,他强调图书馆的文献保障工作,并希望图书馆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献。现在,他成为了一名图书馆的使用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就更高了。他相信,本次会议一定能够推进东亚文献的共建共享事业,让更多的师生学者获益。
大会邀请了浙江大学图书馆孙周兴馆长、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陈垚馆长、苏州博物馆李喆副馆长做了主题汇报。
孙周兴馆长以《作为跨媒信息综合体的未来图书馆》为题,阐述了技术工业对文字、图像、声音三大媒介的重大影响。在技术工业的推动下,图像和声音两个在传统文明中处于明显弱势的媒介得以突现而成强势媒介,视、听关系被调整,文、图、声三媒权重被重新分配,一个多媒介时代到来。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已经名不副实,更应该叫“跨媒信息中心”,未来将以已经完成、正在深化的数字化技术(普遍算法和普遍智能)为基础,适应文字、图像、声音多媒介势力重新分配的新局势,拓展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成为数字化的跨媒介信息综合体。未来图书馆的根本使命是为公民终身教育服务。
陈垚馆长以《盗墓笔记:柯强档案》为题,详细介绍了藏于芝加哥东亚图书馆的一套珍贵档案。汇报介绍了柯强(John Hadley Cox,1913—2005)先生的生平和他对中国文物的收藏经历。柯强档案中大量的私人信件,是研究北美中国艺术品流通的重要文献。陈馆长还介绍了今年6月20日,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将该档案中的存放子弹库帛书残片的外包装盒盖归还中国国家文物局,盒盖上的借存标签是子弹库帛书在美国流转的重要物证。这体现了海外东亚图书馆对中国文化保护做出的贡献。
李喆副馆长以《苏州博物馆的古籍收藏、保护与研究》为题,主要介绍了苏州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包括其老场馆的焕新及新场馆的建设。李馆长强调了苏博紧盯时代发展,勇于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展览、教育、文创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他还介绍了苏博的古籍存藏及相应的保护工作。由于博物馆具有天然的宣传与推广的属性,李馆长为在座的图书馆代表们打开了新的思路空间。
大会的讨论阶段,参会代表们就高校图书馆东亚文献资源的共享机制、《东亚文献资源》编委会编委议定及主要栏目、2025年山东大学图书馆承办年会的主题及时间等安排、东亚文献联盟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这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参会代表们在东亚文献资源共享的新技术应用、深入开展馆际交流与协作、推动文献资源的共同研究与传播等方面达成了多个共识。
会后,参会代表们观摩了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活化技术江苏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协办的“《红楼梦》版本展”,并参观了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及状元府第,深入了解了苏州文化传播及古籍文献建设的情况。
据悉,高校图书馆东亚文献国际合作联盟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来自北美、欧洲、日韩及中国港澳台、中国大陆等20多家主要图书馆共同组成。联盟确立了每两年一度的东亚文献资源研讨会,及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