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教材委员会就新时代教材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教材,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着力打造中国特色教材体系。
深刻把握政治属性,从守牢意识形态上抓教材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教材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作为教材建设和管理的鲜亮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指导教材建设,才能牢牢守住我们自己的教材阵地,维护国家利益。高校作为推动中国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强化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政治把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专业教材的有机融合,切实保证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刻把握人民属性,从满足人民期盼上抓教材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表明教材好不好与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息息相关。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材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更要服务人民需要、满足人民期盼。确保教材质量是人民满意的底线,也是教材工作的红线,教材不仅要内容准确,还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教材建设要加强政治把关,政治上把握不对、不到位的教材,要一票否决。人民群众期盼的一定是高质量的教材,是有“含金量”、有启发性、有精美品质的教材。特别是高校,要出精品教材、经典教材、原创教材和特色教材,一定要把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作为教材建设的标杆,与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相匹配,与高校育人目标相一致,进一步打造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授中国原创和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以高质量教材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强化中国教育的自信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深刻把握战略属性,从服务重大战略上抓教材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是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承载和体现,其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就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好龙头作用,尤其是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推进学术理论创新,构建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学术体系;创新并传播中国话语,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话语体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的创新驱动力,要坚持系统思维,以高质量教材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人才。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材看教材,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格局上规划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守正创新辩证统一,从建设管理规律上抓教材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和管理应当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在教材建设方面,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又要在尊重教材编写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推进教材建设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全面提升教材建设水平,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在教材管理方面,要遵循制度规律,做好统筹管理和分级负责,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高校主体责任落实到底,还要创造条件调动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形成教材建设合力。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定位好新时代中国学科发展的方向,持续加强有组织重大科研探索,增强构建体现中国学科发展要求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从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和尊重教育规律上把握教材建设的深刻意义和价值,推动教材建设事业取得新突破,开拓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袁帅系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潘信林系该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