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同绘亚洲世纪新愿景,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新合作与新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揭牌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赵登平,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叶海林,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张茂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翟东升,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嵇先白等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及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翟东升主持会议。
翟东升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与教学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就已规划设立日本研究系,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的开端。此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区域国别研究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更为精细化的学科体系。当前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在该地区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复杂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维护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旨在深化该地区的学术研究,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学者,承担起应有的学术责任。
艾平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的成立,将为推动该地区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提供重要助力,并为国家培养更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他表示,研究所的研究活动应聚焦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致力于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团结与合作;二是助力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互利共赢,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发展;三是遵循多边主义原则,坚持共商共建,积极为全球南方争取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四是提倡开放与包容,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决反对文明隔阂。
赵登平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需要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还需积极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与博弈。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头羊,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关系,而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的成立正是这一战略重视的具体体现。他特别强调了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海上贸易咽喉要道以及南海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他表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能与国内同行密切合作,共同取得更多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的丰硕成果。
艾平、赵登平、叶海林、张茂明、翟崑、楼春豪、翟东升、嵇先白共同为研究所揭牌。
在专家圆桌研讨环节,翟崑,叶海林,楼春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亚太安全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刘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魏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孟庆龙,中国—东盟中心综合协调部副主任张兴,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苏浩围绕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局势和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圆桌研讨环节由嵇先白主持。
专家一致认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应加强对该地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多边学术合作,深化区域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翟东升在总结中表示,中国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深度交融。在现实层面,由于市场规律和战略竞争的交织影响,东亚生产网络正逐步向东南亚转移,而美国亦在积极谋求加强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对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开展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他表示,我国目前对南亚与东南亚区域的全面研究仍存在不足。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继续深入推进南亚与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提供有力支撑。